2018年4月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选)
一、单项选择题(30*1)
1、【题干】《左传》的叙事特点是( )。
【选项】
A.微言大义
B.全知叙事
C.连类引譬
D.翔实平妥
【答案】B
【解析】《春秋》“微言大义”。
《左传》的叙事艺术: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文学性的剪裁,是指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缺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考点】先秦历史散文
2、【题干】《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家是( )。
【选项】
A.儒、墨、道、法
B.儒、道、名、法
C.儒、农、杂、法
D.道、法、阴阳、纵横
【答案】A
【解析】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个发展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老子》篇幅简短,《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考点】先秦诸子散文
3、【题干】《老子》的文学特色是( )。
【选项】
A.气势丰沛
B.朴素质实
C.韵散结合
D.情韵并类
【答案】C
【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考点】先秦诸子散文
4、【题干】下列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 )。
【选项】
A.《韩非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A
【解析】《韩非子》中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然连篇累牍,但是都为了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然是议论说理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至韩非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搜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考点】先秦诸子散文
5、【题干】下列各篇最能反映屈原爱国情感的是( )。
【选项】
A.《山鬼》
B.《离骚》
C.《天问》
D.《云中君》
【答案】B
【解析】《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考点】屈原与楚辞
6、【题干】“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 )。
【选项】
A.《九章》
B.《周易》
C.《古诗十九首》
D.《诗经》
【答案】D
【解析】《国风·鄘风·相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考点】诗经
7、【题干】刘向奏疏文的共同特点是( )。
【选项】
A.自然清丽,悠然自适
B.反复诘难,富于激情
C.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D.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答案】C
【解析】刘向奏疏文的共同特征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正,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所针对的时事之上。如:《谏营昌陵疏》。刘向的奏疏文大都引经据典,切实平妥,《战国策叙录》则文盛气壮,颇具纵横之风。《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两书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纂而成,寓含劝诫教训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考点】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8、【题干】仲长统《昌言》的创作特点是( )。
【选项】
A.讦直深刻
B.通俗浅切
C.引经据典
D.形象生动
【答案】B
【解析】仲长统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考点】汉代散文的演变
9、【题干】《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是( )。
【选项】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C
【解析】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包括一部分楚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考点】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10、【题干】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
【选项】
A.散体赋
B.骚体赋
C.大赋
D.骈赋
【答案】B
【解析】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贾谊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名。
【考点】两汉辞赋
11、【题干】司马相如《长门赋》的创作手法是( )。
【选项】
A.模山范水
B.抒情述志
C.纪行写景
D.咏物自况
【答案】B
【解析】《长门赋》借陈皇后废贬长门之事,抒发相如自己的悲凉感受。《长门赋》首先把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抓住两者最相似又最典型感人的身世境遇,共抒悲郁孤愤之情。
【考点】司马相如、杨雄与汉大赋的勃兴
12、【题干】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色是( )。
【选项】
A.铺排夸丽
B.直抒胸臆
C.古事今情交织
D.通篇比喻象征
【答案】D
【解析】《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也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通篇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写鹦鹉资质的美好及其自身被罗网、绝决亲族而被人囚笼赏玩的悲哀,巧妙地影射出东汉末年权贵压迫忠正控制贤才的行径以及他自己被人几经转送的尴尬苦楚。祢衡写时虽下笔千言,但瞬间一挥而就。
【考点】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13、【题干】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 )。
【选项】
A.《孺子歌》
B.《同声歌》
C.《陌上桑》
D.《赠妇诗》
【答案】C
【解析】《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孺子歌》是春秋战国时代流传在汉水以北的一首民歌。《孟子·离娄》中说孔丘曾听到有小孩子唱这首歌,而据《论语》和《史记·楚世家》,孔丘曾到过楚国北部的叶县等地。《楚辞·渔父》写屈原听过渔父唱这首歌,因屈原曾被放汉北。
【考点】两汉诗歌
14、【题干】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一诗是( )。
【选项】
A.婚恋诗
B.山水诗
C.怨刺诗
D.农事诗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诗中出现了故夫、弃妇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弃妇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弃妇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作者没有作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从侧面反映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一个悲剧。
【考点】《古诗十九首》
15、【题干】建安七子中,孔融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
【选项】
A.诗歌
B.辞赋
C.散文
D.章表
【答案】C
【解析】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很好。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考点】其他建安诗人
16、【题干】正始时期,四言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是( )。
【选项】
A.阮籍
B.嵇康
C.何宴
D.应璩
【答案】B
【解析】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考点】阮籍与嵇康
17、【题干】左思、刘琨的诗风是( )。
【选项】
A.绮丽
B.平淡
C.典雅
D.刚健
【答案】D
【解析】左思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刘琨诗歌同具刚健诗风,《重赠卢谌》末段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凉慷慨,但即使是写失败的意绪,同样有清刚之气,继承了建安风骨。
【考点】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18、【题干】潘岳《悼亡诗》的主要特点是( )。
【选项】
A.古直悲凉
B.清逸玄远
C.婉转凄恻
D.言壮情骇
【答案】C
【解析】潘岳,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悼亡诗》婉转凄测,黯然神伤,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考点】两晋诗歌
19、【题干】玄言诗创作的成熟时期是( )。
【选项】
A.建安时期
B.正始时期
C.西晋中期
D.东晋中期
【答案】D
20、【题干】《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 )。
【选项】
A.谢灵运
B.陶渊明
C.鲍照
D.谢朓
【答案】B
【解析】渊明今存辞赋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挂冠之时,全篇流溢着诗人摆脱官场返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考点】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21、【题干】最能代表谢灵运诗歌创作成就的是( )。
【选项】
A.山水诗
B.咏物诗
C.乐府诗
D.新体诗
【答案】A
【解析】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
【考点】谢灵运与山水诗
22、【题干】晋代山水赋的代表作者是( )。
【选项】
A.郭璞、孙绰
B.张华、傅玄
C.潘岳、陆机
D.左思、挚虞
【答案】A
【解析】晋代山水赋的代表作家当推郭璞与孙绰。
【考点】两晋赋坛
23、【题干】南朝骈文的成熟在( )。
【选项】
A.刘宋时期
B.太康时期
C.正始以前
D.齐梁以后
【答案】D
【解析】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其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南朝骈文的成熟在齐梁以后。
【考点】南朝骈赋
24、【题干】邯郸淳《笑林》属于( )。
【选项】
A.志人小说
B.志怪小说
C.历史传记
D.唐人小说
【答案】A
【解析】《笑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笑话专集,它是志人小说的开山之作。
【考点】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25、【题干】隋代诗人虞世基属于( )。
【选项】
A.北齐旧臣
B.北周旧臣
C.北朝文士
D.南朝文士
【答案】D
【解析】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考点】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26、【题干】卢照邻的诗歌《长安古意》属于( )。
【选项】
A.律诗
B.绝句
C.乐府
D.歌行
【答案】C
【解析】《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这首长篇七言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称“正教三大高手之一”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考点】初唐诗人
27、【题干】张若虚、刘希夷的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 )。
【选项】
A.题材的拓展
B.格律的确定
C.兴寄的强调
D.意境的创造
【答案】D
【解析】《春江花月夜》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连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大量使用重叠语句,循环复沓,再者以四个问句引领,一唱三叹,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在反复追问咏叹中被层层浓重着色,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考点】初唐诗歌
28、【题干】王昌龄的诗《长信秋词五首》属于( )。
【选项】
A.山水诗
B.边塞诗
C.咏史诗
D.宫怨诗
【答案】D
【解析】《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盛唐诗歌
29、【题干】白居易的诗《暮江吟》为( )。
【选项】
A.讽喻诗
B.闲适诗
C.伤感史
D.杂律诗
【答案】D
【解析】《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考点】中唐诗歌
30、【题干】花间词的基本风格是( )。
【选项】
A.清新明朗
B.婉丽绮靡
C.自然清丽
D.清丽疏淡
【答案】B
【解析】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中国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以温庭筠为鼻祖。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考点】晚唐文学